富卓汽车怎么样
汽车座椅是为乘客提供乘坐的一种乘坐设施,与车辆是一体的或分离的。当发生碰撞事故时,需要座椅与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很好的配合,才能起到有效保护乘员的作用。随着汽车座椅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组成和结构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座椅总成的一般结构包括头枕、靠背、座垫、调节装置和连接件等。调节装置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滑道、角度调节器、座垫前倾角调节机构和其他相关部件。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未来将稳步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座椅的需求,所以汽车座椅行业在未来还是会有巨大的发展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8亿辆,其中汽车2.6亿辆。
随着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80后、90后慢慢的变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花钱的那群人。消费观念和消费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汽车从以前一致认为的“奢侈品”慢慢的变成为生活必需品。汽车座椅行业与整个汽车行业息息相关,也将随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而稳步增长。
汽车产业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零部件是其重要的支撑产业。因此,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加强汽车零部件检验测试能力建设,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车辆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海绵和织物。钢材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汽车座椅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国内钢材和海绵原料供应充足,市场化程度高,不存在原料短缺的风险。但其价格的波动对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一定影响。
目前,中国有近千家汽车座椅生产企业,江苏、浙江、广东是中国的汽车座椅生产中心。作为汽车座椅的最大需求国,国内汽车座椅市场被国外品牌所主导。据了解,目前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主要由几家外资合资企业控制,如强生、李尔、佛吉亚、英泰尔、迪斯等。仅美国强生公司一家,就在中国建立了10多家汽车座椅和车内产品的合资企业,占全国市场近30%的份额。
座椅行业的下游客户是工程机械、商用车和农业机械的制造商,下业对该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同时,车辆座椅应用广泛,下游产业对座椅厂商的影响取决于企业规模和产品品类的多样性。规模大、产品门类全、技术R&D实力强、配套产业广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高,发展相对稳定。
从整个供应链结构来看,中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的主要突破在于一流的总成和二流的核心零部件。其中,一级座椅总成供应商,即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或外包,到组装一个完整的座椅配套主机厂,涉及到整车项目的开发,流程复杂,技术方面的要求高,进入座椅总成供应体系的难度最大。二级是座椅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是做头枕、滑轨、调角器、升降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可以同时供应多个一级供应商。目前,行业内已涌现出天成自控(座椅总成)、林爽股份(座椅核心部件)、吉峰股份(座椅核心部件)等优质供应商。
2019年全世界汽车座椅行业CR5为73%,行业CR10为93%。其中,安道拓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座椅制造商,市场占有率为27%。它主要是通过与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与汽车厂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是它的客户。李氏的客户集中在福特、通用、宝马和FCA,市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总体而言,国内汽车尤其是乘用车座椅品牌与上述合资或外资企业相比,在公司规模、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汽车座椅行业壁垒较高,全球最大的汽车座椅制造商安达托的乘用车座椅行业市场占有率占33%,CR5行业占84%。目前乘用车座椅市场的一级供应商主要是安多拓、李尔等外资和合资企业,其中国内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被延锋江森、江森自控、李尔中国等合资企业占据,而国内企业大多活跃在二级配套市场。
2015-2019年,国外座椅巨头毛利率连续下降,其中麦格纳从14.2%下降到13.7%,李尔从10.0%下降到8.8%,安多拓从9.2%下降到5.0%。净利率也处于震荡下行趋势。
中国十大自主品牌,如SAIC、一汽东风、长安、北汽,都有销量突出的合资企业,在座椅配套供应上合资企业有一定优势。
长城汽车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整车企业,以SUV著称。近年来,随着SUV的迅速增加,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长城座椅事业部之所以能匹配旗下大部分车型,是因为长城汽车对零配件成本的严控。除了发动机,座椅是最贵的部件。该部门是在收购外国席位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的。
比亚迪的汽车座椅大部分由旗下十六师生产供应,部分由太极供应。太极是一家合资公司,由三方共同出资。
目前奇瑞的汽车座椅主要由李尔和瑞泰供应,强生、全兴、富卓已经逐步退出。它是瑞泰奇瑞的子公司,已经包揽了奇瑞所有的低端座椅,而高端座椅则由李尔供应。瑞泰作为独立座椅厂对此不满。最近频频向国外知名座椅公司寻求合作机会。
预计2020年全世界汽车座椅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国内汽车座椅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元。2020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逼近4000亿元,五年后CAGR为6.7%。乘用车市场结构高度集中,CR5为84%。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安多拓(33%)、李尔(22%)和弗吉尼亚(15%)。
随着全球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叠加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升级的投入增加,主机厂对零部件采购的成本敏感度明显提高。为降低采购成本,主机厂拆分座椅头枕和扶手采购慢慢的变成为趋势,细分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望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主机厂开始引入华域汽车、天成自控等自主品牌乘用车座椅供应商,开放采购体系。
此外,根据测算,2020年国内卡车座椅和工程机械座椅市场总额约为4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50亿元。一方面,行业增长的驱动因素是国内基础设施和物流需求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商用车座椅高端化趋势明显,悬浮座椅等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场景。
国内商用车和非道路机械座椅行业比较分散,其中天成自动化是大型第三方供应商。2019年商用车座椅和工程机械座椅总收入为5.7亿元,约占14%的市场占有率。
吉峰股份通过收购德国汽车内饰和商用车座椅供应商Grammer,进入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座椅行业。Grammer是全球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座椅的领导者,产品技术领先,但国内市场份额比较小,估计在5-10%左右,未来的提升空会很大。
汽车座椅和自行车价值大,贸易壁垒高,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全球主机厂对成本敏感度慢慢的升高的背景下,汽车座椅及座椅零部件独立供应商的全球替代正在加速。